0635-8889646
13563578859
電 話:0635-8889646
電 話:0635-8889949
手 機:13563578859
傳 真:0635-8515165
聯系人:武經理
郵 箱:sdwh9949@163.com
地 址:聊城市開發區匯通國際金屬物流園
高壓鍋爐管行業庫存持續走高
據招商證券6月28日研報,目前行業產量再次回升,尤其是重點鋼企粗鋼日產量創歷史次高水平。根據中鋼協最新統計數據,2013年6月中旬全國粗鋼日均產量216.43萬噸,環比6月上旬215.63萬噸微降0.37%。但同期重點鋼企粗鋼日產量環比上漲至歷史次高水平,本旬重點鋼企粗鋼日產量為174.55萬噸,環比6月上旬的173.18萬噸增長了0.79%。不過,其銷售數據卻依然疲軟:本旬82家重點高壓鍋爐管企業鋼材日均銷量133.53萬噸,較5月中旬的133.11萬噸微幅增長了0.31%。庫存方面,本旬82家重點高壓鍋爐管企業鋼材旬末庫存1355萬噸,環比6月上旬1285萬噸大幅上升了5.47%(70.31萬噸).
對于上述數據,招商證券的結論是,行業進入銷售淡季,但鋼廠似乎并未打算就需求面的增長停滯而做出反應,鋼產量一直居高不下,未見有絲毫減產跡象。鋼價的短期反彈,或因前期鋼價跌幅過大所致,缺乏短期基本面支持;另考慮到庫存、產量“雙高”,后市鋼價仍面臨較大壓力,未來難改弱勢調整的格局。中金公司行業分析師則稱,繼2004年鐵本事件后,除曹妃甸的千萬噸項目外,國家基本沒有新批高壓鍋爐管項目。此番國家對于產能過剩行業的組合拳包括:嚴控新能,加強環保監管,促進兼并重組,提高行業集中度等。正所謂“政策已出鞘,效果待驗證”。
水泥行業:產能富余超30%
水泥這個行業,近年來似乎總被打上了“過?!钡臉撕?。其第一次產能過剩發生在1994年,中國水泥協會雷前治稱其為“非常積極”的一次過剩:“那次是立窯過剩,立窯是落后產能,借助那次過剩,先進技術新型干法水泥很快取代了立窯,行業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化危為機、轉型升級。”第二次產能過剩,出現在2004年。當時主要爆發在長三角地區。后依靠大企業兼并重組,部分落后產能被關停,產業集中度得以提高,加之山東、福建等地還在高速發展,產能過剩壓力暫時得到了緩解。
而目前的情況,也許更為嚴峻。據人民網(行情股吧買賣點)稱,首先是區域性的全面過剩,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,都面臨產能過剩。其次,“新型”干法水泥產能現也已出現過剩,2012年全國新型干法水泥的實際產能已達30億噸,產能富余程度超30%,而據資深行業人士表示,從歐美經驗來看,水泥產能利用率控制在85%左右尚屬合理,低于80%就不正常了。與此同時,未來市場的消化能力卻不宜樂觀,畢竟我國達18噸/人累計水泥消費量,已經接近20噸/人的拐點。
所幸的是,企業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,已經開始自發地限產保價。據中國水泥協會雷前治公開表示,2010年長三角為了減排而拉閘限電,當地水泥廠被迫減產,沒想到產量一下降,反使利潤率有了保障,企業效益反而提高了。在這之后,市場一旦不好,一些大型企業就會主動限產保價,以避免惡性價格戰蔓延而導致“一損俱損”的尷尬局面。
除了企業的自發行動,國家行業政策方面,今年5月底,國家發改委、工信部發布892號文,對產能過剩行業再出重拳。華北證券分析師表示,從幾年前的38號文開始,國家就一直關注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的治理,但是由于涉及到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等相關問題,不免“牽一發而動全身”,對于控制過剩產能的實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。此次892號文的頒發,落實情況尚有待觀察。不過應該來說,此舉進一步彰顯了政府的信心和決心。
玻璃制造:產能過剩約40%
據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數據顯示,截至2012年底,全國共有浮法玻璃生產線274條,其中在產213條,在產生產線的產能為8.8億重量箱,包括浮法、壓延、平拉等平板玻璃總產能達12億重量箱。2012年,全年平板玻璃產量7.6億重量箱,銷量7.22億重量箱,產銷量連續20多年穩居世界第一。但國內玻璃行業存在著嚴重的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問題,生產能力已超市場需求近40%,產能利用率僅63%,玻璃行業早應被納入產能過剩的行列。
而為了規范行業行為、盡量避免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,國家也曾多次發文:如200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的《關于做好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生產能力有關工作的通知》及《平板玻璃行業準入條件》等,但實際效果似乎并不明顯。
業內人士認為,其原因在于一些企業對市場需求存在過高的預期,對能源、資源、環境等剛性瓶頸缺乏足夠認識;同時,平板玻璃項目多年來一直實行地方“備案制”,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為了發展當地經濟和吸引投資,并未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文件和產業政策,導致在總量上“失控”。
中原證券研報稱,由于目前總量過剩和結構性短缺并存,雖然普通平板玻璃產品產能過剩,但超薄、超白及在線LOW-E等高端產品,由于技術難度大,產品相對短缺,細分子行業或有階段性的投資機會,故對此行業的整體評級為“和大盤同步”。